北宋科學家、政治家沈括撰寫的《夢溪筆談》,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、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。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。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,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,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《夢溪筆談》,收錄了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。全書內容涉及天文、地質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水利、建築、醫藥、歷史、文學等諸多領域。
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展現了關於醫藥學領域的傑出科學成就,闡明了中草藥須因時因地制宜採摘。沈括認為「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、八月,此殊未當」。他認為此時採藥人雖然便於識別草藥,但並不是採藥的最佳時間。他提出自己的見解,藥用部位為根的植物,如果有隔年老根,必須在沒有莖葉時採摘,這樣精華都集中在根部,「欲驗之,但取蘆菔、地黃輩觀,無苗時采,則實而沉;有苗時采,則虛而浮」(蘆菔即蘿蔔)。沒有隔年老根的藥物,要等到植株長成而尚未開花時採摘,這樣根部已生長充足又還沒有衰老,「如今之紫草,未花時采,則根色鮮澤;花過而采,則根色黯惡,此其效也」。用花的藥物在花剛開時採摘,用果實的藥物在果實長成時採摘,都不能用固定時間來限制,因為地氣有早晚、天時有變化。
為了說明草藥須適時採集,作者考察了植物生長規律、地勢、氣溫、土壤及人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,他從白居易的《游大林寺》詩云:「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」驗證植物生長規律與地勢高低有關;並從不同地域植物、同一畦的稻子之間的差異等論證了因時因地採藥的道理,可視為植物生理生態學和藥材學的論綱。
藥用植物學方面,沈括還辨明了雞舌香為丁香,可以治口氣,糾正了當時所用雞舌香採用從乳香中得到的荒謬做法。他對天麻與赤箭也作了辨析,確認赤箭即為天麻。
沈括治學嚴謹,善於思考,他認為「金罌子止遺洩,取其溫且澀也。世之用金罌者,待其紅熟時,取汁熬膏用之,大誤也。紅則味甘,熬膏則全斷澀味,都失本性。今當取半黃時采,干,搗末用之」。金罌子即中藥金櫻子,沈括認為它能治療遺精、洩瀉的原因在於溫、澀的藥性。如果等它果實紅熟時榨汁熬膏服用,是極其錯誤的。因為果實紅熟就味道甘甜,熬膏則完全沒有澀味,都失掉了藥性。所以沈括認為金櫻子應當在半黃時採摘,曬乾搗成末服用,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